北京中学东坝北校区启用,设立“诺奖创新班”培育科创新星
位于北京,占地逾200亩的北京中学新校区——东坝北校区(校本部)已全面投入使用,承担起全校高中生的教学工作。8月30日,北京中学举行“新校区启用暨开学第一课”活动,宣布成立“诺奖创新班”。此外,在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的支持下,北京中学高二三班被命名为首届“周恩来班”,并现场获得奖牌和证书。
记者探访北京中学新校园,感受校园文化内涵
校园内,仁光楼、智渊楼、勇岳楼、朝阳楼、永定楼、德胜楼等楼宇以独特命名。北京中学校长夏青峰表示,这些建筑名称寓意着面向未来的创新活力、崇德尚文的人文底蕴、刚健自强的体育精神等。夏青峰强调,新校区的启用,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加强集团贯通教育,根植学生爱国情怀,注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航天英雄杨利伟寄语学生,勇攀科学高峰
航天英雄杨利伟虽未能亲临现场,但通过视频为北京中学送上祝福。他鼓励学生们树立远大理想,勇于探索未知,不断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首届“诺奖创新班”成立,助力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活动现场,北京中学首届“诺奖创新班”正式成立。该举措旨在推动学校在国际化和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取得更大进步。诺贝尔奖获奖者托马斯・聚得霍夫通过视频为同学们送上祝福,希望他们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追求真理,攀登科学高峰。
夏青峰表示,“诺奖创新班”面向全体学生,支持有志于科学研究的学生与诺贝尔奖获得者建立联系,形成跨年级、跨学段的班级。此外,北京中学还与各大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大厂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科学研究、劳动实践以及工程实践的机会。
“周恩来班”设立,传承红色基因
活动中,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党总支副书记、副馆长唐凤红宣读表彰决定,与北京中学党委书记何剑雄共同为荣获“周恩来班”的班级颁发奖牌及证书。据北京中学相关负责人介绍,从“钱学森班”到“诺奖创新班”“周恩来班”,北京中学致力于培养新时代复合型人才,彰显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
活动结束后,北京邮电大学原副校长、智能科学技术中心教授,发展中国家工程科技院院士钟义信为北中学子带来“开学第一课”。同时,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和教授参与的“大中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培养”研讨会同步召开。与会嘉宾围绕如何加强中学与大学之间的教育衔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拔尖人才展开深入探讨。
新京报记者 刘洋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杨利